关于2022年2月24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的公示

  • 盐津县人民政府
  • 734298571/2022-01772
  • 2022-02-24 10:28

关于2022224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有关规定及信息公开要求,我拟对以下3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现将拟审查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224-2022年32(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提出听证申请。

联系电话:0870-3035578、3031015

真:0870-3035586

通讯地址:盐津县黄葛槽新区政通路28号

序号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

项目名称

盐津县人民医院住院楼及传染病楼

建设单位

盐津县人民医院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昭通市环境保护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概况

该项目建设性质为扩建,建设地点位于盐井镇水田新区。县人民医院在原水田新区医院用地范围内扩建一栋五层2#住院楼和一栋三层传染病住院楼,共设床位199张。盐津县人民医院住院楼及传染病楼项目占地面积约9383m²,建筑面积7958.18m2,其中:2#住院楼4814.65m2(含连廊142.89m2),传染病住院楼3143.53m2。项目工程由主体工程(2#住院楼和传染病住院楼)、公用工程(给排水、供电、供暖)、环保工程(“三废”处理及处

置工程、绿化等)、依托工程(原水田新区综合医院的自建污水处理站、废气治理设施、医疗废物暂存间、应急事故池及辅助工程等)。该项目总投资625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45万元。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施工期:(1)水环境:生活废水主要为洗手污水,产生量较小,利用盐津县水田新区综合医院项目临时化粪池和沉淀池处理,不外排;项目拟在施工区设置1个容积为1.5m3的沉淀池对施工废水进行收集处理,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过程、施工场地洒水抑尘,不外排。(2)大气环境:施工期间,应在项目区物料、渣土及垃圾运输车辆的出口内侧设置洗车池并设置车辆冲洗装置,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池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达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要求;优化施工期间运输车辆的出入场路径,主体建筑物施工时立面用草席、安全网及防尘帷幕,进行全封闭施工,减少粉尘的传播和飞扬;施工场界应设置高度2.5m以上的围挡或围栏,对于特殊地点无法设置围挡、围栏的,应设置警示牌;施工过程中使用水泥、石灰、砂石、涂料、铺装材料等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应采取密封存储、设置围挡或堆砌围墙、用防尘布苫盖等措施;对施工场地和汽车行驶的路面洒水抑尘,约每日4~5次,如遇大风干燥、大风天气,则增加洒水频次,加强洒水降尘工作;进出工地的物料、渣土、垃圾运输车辆,应尽可能采用密闭车斗,并保证物料不遗撒外漏。若无密闭车斗,物料、垃圾、渣土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物料、渣土、垃圾的运输;建设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当拆除工地围墙、安全防护设施和其他临时设施,并将工地及四周环境清理整洁,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洁;工地内若需从建筑上层将具有粉尘逸散性的物料、渣土或废弃物输送至地面,可从电梯孔道、内部管道输送,或者打包搬运,不得凌空抛撒;禁止在项目区域内燃烧垃圾,如若发现,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罚。(3)噪声:邻近道路侧设置隔声门窗;污水处理设备为地埋密闭式;加强污水处理设备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医院进出口设置明显的限速、禁鸣标志;加强医院日常管理,禁止大声喧哗吵闹,减少人群活动噪声产生;对运输车辆造成的噪声影响要加强管理,在所经过的道路禁止鸣笛,以免影响沿途居民的正常生活。(4)固废:建筑垃圾中可再生利用部分回收利用或出售给收购商送交收购站,剩余部分按管理部门要求运往指定地点处置。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集中清运至当地垃圾收集点处置,禁止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置,禁止随意丢弃。本项目地势较平坦,不涉及地下水等地下建筑施工,产生的土方主要为土地平整及挖地基时产生的少许土方,除回填外平整场地外,挖方的表土用于医院院内及道路绿化,无弃土产生。(5)生态:将挖土方统一堆放夯实,必要时使用护网覆盖;=挖土方=用于项目区后续道路、绿化用土及低洼处填土,不产生弃土方;项目施工场地在大风天进行洒水降尘,暂时不动工的裸露地面使用护网遮盖。

运营期:(1)水环境:废水依托原水田新区综合医院自建污水处理站处理,污水排放量约为36.84m3/d,13446.6m3/a。达标后进入市政管网。(2)废气:项目区绿化吸收汽车尾气;停车场废气、污水处理恶臭、食堂油烟依托原盐津县水田新区综合医院建设项目相应环保设施处理。(3)噪声:各产噪设备均采用彩钢瓦进行密封,主要产噪设备设置减震垫;夜间(22:00-6:00)禁止生产;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防止因机械设备老化产生不必要的噪声;严格控制设备的运行时间,将其运行时间压缩到最优化;合理布局产噪设备位置,尽量将产噪设备布置于距离周围环境敏感点较远的一侧。(4)固废:医疗废物统一收集后,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使用专用容器包装,暂存于医疗废物储存间内,委托资质单位进行清运和处置;生活垃圾收集后统一清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处置;污水处理站污泥定期清掏消毒处理后委托资质单位处置。 (5)生态:将会设置绿化带,绿地率为36.50%,形成乔、灌、草的结合,有花卉观赏植物配合的绿化植被,植物种类相对较多,植被组成层次较为丰富多彩的人工生态环境,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

项目名称

盐津友强建材日处理1000吨工程废弃料生产线项目

建设单位

盐津友强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云南策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该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未批先建),建设地点位于豆沙镇石缸村河坝社。项目用地为租赁,占地面积约为5000m²,建设一条砂石料加工生产线,年产公分石12万吨,瓜子石10万吨,砂8万吨,本项目只涉及砂石加工,不涉及砂石采矿或河道清淤,砂石原料从大关笔架春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对关河流域疏浚工程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购买。项目工程由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和环保工程组成。其中主体工程包括生产车间、原料堆场、成品堆场;辅助工程包括办公区、场内道路;公用工程包括供水、供电、排水;环保工程包括化粪池、截排水沟、隔油池、沉淀池、喷淋洒水装置、布袋除尘器、炮雾机、垃圾桶、危废暂存间等。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1.31万元。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施工期:(1)水环境: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均不在项目内食宿,施工废水经临时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2)大气环境:施工扬尘,裸露地表应定时洒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的湿度,在大风时增加洒水次数易产尘物料临时堆放时应使用篷布遮盖。(3)噪声:禁止在中午(12时至14时)、夜间(22时至次日6时)进行强噪声建筑施工作业,避免扰民事件的发生;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控制,选用低噪声机械,合理安排产噪较大的设备的使用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步骤,优化施工方式,尽量减短噪声持续排放的时间项目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做到文明施工,避免较大人为噪声的产生。(4)固废:装修建筑垃圾能回收利用的部分,例如木制(铁制)材料等,由回收商进行收购,重复利用,余下部分按当地环保部门规定,由施工方运到指定地妥善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置,禁止随意丢弃;生活垃圾依托项目区周边现有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进行处置。

运营期:(1)废水:生活废水设置容积不小于0.2m3的厨房废水隔油池,容积不小于6m3化粪池对项目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后,用于周边农作物浇灌拟在项目区内沿厂界西侧设置雨水排水沟,并在雨水排水沟末端设置1个容积不小于15 m3的初期雨水收集池,用于收集处理初期雨水洗砂废水拟经四级沉淀处理后,砂石打捞风干后为作为成品外售,污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于厂区洒水降尘或洗砂用水,不外排。(2)废气:破碎采用湿式作业;破碎机、整形机、筛分机分别设置在封闭的车间内,仅留皮带输送出入口。在生产线处设置一套布袋除尘器用于处理破碎机、整形机和筛分机过程产生的粉尘,在各工段处设置集气罩(收集效率为90%),产生的粉尘通过集气罩收集后,通过引风机(风机风量8000m3/h)引至处理效率为99%的布袋除尘器处理达标后,由一根15m高的排气筒排放;厨房安装一台抽油烟机;设置软管对项目区非雨天场地、道路进行洒水抑尘;装、卸料时采取洒水降尘的措施;给料机进料口采用彩钢瓦进行半封闭(仅留进料一面),并在上料口上方设置喷淋装置,在上料过程中进行喷雾降尘;成品堆场设置三面围挡并有顶棚覆盖。(3)噪声:各产噪设备均采用彩钢瓦进行密封,主要产噪设备设置减震垫;夜间(22:00-6:00)禁止生产;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防止因机械设备老化产生不必要的噪声;严格控制设备的运行时间,将其运行时间压缩到最优化;合理布局产噪设备位置,尽量将产噪设备布置于距离周围环境敏感点较远的一侧。(4)固废:生活垃圾收集于垃圾桶内,清运至豆沙镇垃圾热解厂热解处理;隔油池废油脂收集于专用带盖塑料桶内,清运至豆沙镇垃圾热解厂热解处理;布袋粉尘作为产品外售;化粪池污泥委托乙方清掏后用于周边农作物浇灌;截排水沟和沉砂池泥沙自行清掏风干后作为成品外售;废矿物油收集存储在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并建立健全危险废物产生、处理、转移台账记录。

3

项目名称

盐津东顺材料有限公司沥青拌合站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盐津东顺材料有限公司沥青拌合站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昭通市环境保护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概况

该项目建设性质为新建,建设地点位于普洱镇柏杨村槽头社。项目占地面积约为3261.744m²,其中办公生活区建筑面积400m²。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生产区、料棚、油罐储区)、辅助工程(办公生活区、道路)、公用工程(给排水、供配电)、环保工程(“三废”处理及处置工程、绿化等)。项目总投资8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6万元。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施工期:(1)水环境:施工废水经过沉淀处理后的施工废水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等,不外排。生活污水主要经过三级化粪池处理后委托当地农户定期清掏,用于周边林地施肥,不外排。(2)大气环境:施工现场清扫时,因采取洒水降尘的方式降低粉尘扩散浓度,清扫人员可佩戴口罩进行厂区清扫、清洗活动加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管理。建筑垃圾在运输出场时应保持车身整洁,装载车厢完好,装载货物堆码整齐,避免车轮车身携带泥土污染道路;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建筑垃圾、建筑材料的处置、清运和堆放,及时处理、清运建筑垃圾,以减少占地,防止粉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严禁建筑垃圾胡乱丢弃,影响外界环境粉状物料需进行遮盖,装卸时禁止凌空抛撒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3)噪声: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严格按照施工噪声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严禁夜间施工,白天进行高噪声施工时应尽量选择不敏感时段进行,最大程度的减小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尽量采用低噪声的施工工具,同时尽可能采用施工噪声低的施工方法。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减少噪声的影响。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尽量压缩施工区汽车数量和行车密度,控制汽车鸣笛。(4)固废:建筑垃圾中可再生利用部分回收利用或出售给收购商送交收购站,剩余部分按管理部门要求运往指定地点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送至项目旁垃圾热解站处理,不外排。(5)生态:加强施工人员素质的培养,严禁施工人员破坏周边植被,严格用地红线,施工边界设置围挡。

运营期:(1)废水:生活污水入三级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后定期委托当地居民清掏,用作周边林地施肥,化粪池需进行混凝土防渗处理;项目区采取“雨污分流”排水体系,初期雨水流入初期雨水收集池,经沉淀后用作降尘用水,其他雨水经雨水管网排入雨水沟,雨水池需作防渗处理。

定环保负责人定期巡查环保设置,及时维护,确保环保措施的有效性。(2)废气:①针对料棚堆放产生的粉尘要求建设单位设置半封闭堆料棚(三面彩钢围挡+顶棚),对料棚周围明显起尘的区域进行洒水抑尘。针对场内道路运输扬尘要求运输车辆应采用篷布遮盖密闭运输,严格控制车辆行驶速度,在厂区内路面进行定时洒水,以减少厂区汽车运输扬尘。骨料加热烘干废气及矿粉筒仓运行粉尘通过除尘系统(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处理后通过15m高的P1排气筒排放。导热油炉燃油废气经15m高排气筒P2高空排放。沥青烟及苯并芘在沥青混凝土搅拌器在出料口与罐车接口上方设置一个集气罩,沥青储罐呼吸排放口用管道连接,将呼吸废气汇于沥青烟气总集气管道,集气罩收集的废气也汇集于总集气管道,由总集气管道连通将烟气送至烘干滚筒燃烧器中进行二次燃烧,沥青烟和苯并[a]芘经燃烧器燃烧后由二级除尘系统处理后再经低温等离子光解一体机装置处理后,由排气筒P1排放。加强厂区绿化建设,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及时修补损坏的设备,避免废气泄漏或处理效率降低等非正常情况出现。(3)噪声:优先选用噪声低、振动小的设备,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在平面设计时,将高噪声设备相对集中布置,通过建筑隔声降低噪声污染;定期检查设备,加强设备维护,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非正常运行产生的噪声污染;在生产设备口设置封闭隔声罩;企业应加强管理,加强职工环保意识教育,提倡文明生产,尽量避免夜间进行生产。(4)固废:①收集的粉尘、滴漏沥青及拌合残渣收集后回用于生产;不合格骨料经骨料厂家再次破碎后,回用于生产。②废机油、废导热油、废UV灯管属于危险固废收集贮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置。 ③收集沥青焦油收集贮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回用于导热系统二次燃烧。 ④初期雨水收集池污泥、沉淀池污泥多为细砂收集后回用于生产。 ⑤生活垃圾清运至项目旁垃圾热解站统一处置。 ⑥化粪池淤泥定期清掏用于周边林地施肥。 (5)生态:①加大厂区绿化种植,进行绿化补偿,种植200m2的绿化植被对项目,对部分无组织废气进行净化稀释;②合理规划项目的生产时间,尽量不影响到最近敏感目标及周边的小动物的生活;③生产区及办公生活区地面硬化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临近麻水线公路一侧修筑挡土墙,做好厂区的雨污分流工作;④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避免非正常工况产生;⑤运营期固废合理处理不乱丢弃,废水不外排,废气定期进行监测,确保达标排放;⑥健全厂区管理制度,加强厂区员工环保思想教育;⑦加强对周边小动物的保护,禁止捕杀周边小动物,尤其是当有画眉鸟来此区域觅食时,切不可对其进行捕捉,加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教育活动,严格执行环评提出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