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年10月25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要求,现将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10月25日至2021年10月29日(5个工作日)。
电话:0870-3035570
通讯地址:盐津县黄葛槽新区政通路28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 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盐津县水田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 黄葛槽新区 | 盐津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云南明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项目性质为新建,建设地点位于盐津县盐井镇黄葛槽新区。项目治理河道包括水田河、板厂沟、沙河沟3段:其中水田河段综合治理长度3593.88m,新建护岸总长7190.70m;沙河沟河段综合治理长度847.79m,新建护岸总长1682.95m;板厂沟河段综合治理长度939.94m,新建护岸总长329.12m。,项目主要包括生态护岸治理工程、人工湿地、生态隔离带及步道慢行系统4个部分。项目总投资14112.7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734.44万元。 | 一、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场地定期洒水,以有效防止扬尘,干燥、起风天气加强洒水次数; (2)施工场地内运输道路应及时清扫和平整,运输车辆尽可能减缓行驶速度尽量减少运输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 (3)项目土石方运输车辆应加盖篷布或者使土石方有一定的含水率,减少运输土石方沿路产生的粉尘。 (4)在施工厂界靠近环境空气敏感目标一侧设置2.5m高的临时施工围挡; (5)项目对购进的沙、石等建筑材料应设置专门的堆场,开挖回用土石方临时堆场,施工期间采用塑料彩条布对堆场进行覆盖。在其周边采用填土编织袋挡土墙进行临时拦挡,避免在场内长时间堆放。 2、水环境保护措施 (1)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截排水沟和临时沉淀池,工程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用于施工过程和施工场地的洒水降尘,不外排。 (2)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少量施工的生活污水依托市政公厕处理。 3、声环境防治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时序。 (2)建设单位在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时,应要求其使用的主要机械设备为低噪声机械设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设专人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并负责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操作规范使用各类机械。 (3)施工单位应严格遵守“城市市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规定,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除工程必须,并取得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外,严禁在禁止的12时至14时、22时至次日6时期间施工。 (4)应在各个关心点设置隔声挡板,隔声挡板的高度应高于2.5m。 (5)施工场地的施工车辆出入地点应尽量远离敏感点,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 (6)对强噪声设备进行一定的隔声和减振处理,在不影响施工情况下将噪声设备尽量不集中使用。 (7)建设与施工单位还应与施工场地周围单位、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及时让他们了解施工进度及采取的降噪措施,并取得大家的共同理解。若因工艺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施工,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三日内报请当地环保局批准,并向施工场地周围的居民或单位发布公告,以征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4、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废主要为开挖土石方、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期主要采取的固废防治措施如下: (1)河道疏浚污泥运至合法弃土场进行处理。 (2)项目区内土石方用于河堤回填及绿化覆土,无废弃土石方。 (3)建筑垃圾应分类处置、优先综合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运至盐津县合法建筑垃圾处置场所。 (4)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后清运至由当地环卫部门指定地点。 5、生态环境防治措施 (1)陆生植物保护 1)施工期要标桩划界,标明施工活动区,尽量避免对河岸原生灌草丛及周围高地森林植被的破坏。 2)工程设计尽量避开大树,对因地形无法避开的树木,应采取迁地保护的措施,将其整株移栽。施工区表层土壤单独存放并用于施工结束后覆土。 3)施工营地和公路修建等都将破坏当地的植被,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恢复;对于渣场和临时堆料场,在堆渣前应剥离表层土,在场区划出区域进行堆放,施工完毕后,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的同时将剥离的表土层进行回填覆土,并种植当地乔、灌、草,进行迹地恢复;对于临时建筑物和临时公路,在施工结束后,应该拆除建筑物,并覆土、迹地恢复。对于施工营地,应该在建筑物周围种植花、草、灌等植物,控制水土流失和美化环境。 4)施工结束后,应严格按照水保方案对工程区域进行复耕和植被恢复,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天然林减少,应采取异地恢复补偿措施。 (2)陆生动物保护 1)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严禁捕狩野生动物。 2)大力宣传两栖、爬行动物对农林卫生的有益作用,如蛙类、蛇类等要摄食大量害虫、害鼠,呼吁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由于鸟类有较强扩散能力,工程施工将使它们迁移到别处,随着施工结束,工程区的鸟类数量将逐渐恢复。 3)严禁随意砍伐森林和破坏植被,避免影响动物的栖息环境。 4)加强管理,控制爆破次数和爆破强度,合理选择爆破时间,力避在中午爆破、严禁在夜间爆破,减小对鸟类及野生动物栖息的影响。 (3)水生生物保护 1)合理调整施工进度和施工期,涉水工程避开鱼类繁殖期、汛期,设置围堰施工,减小工程施工对鱼类繁殖活动的影响,严格控制夜间施工时间。对施工作业及水下工程建设施工工艺进行优化。通过选择低噪音机械降低施工噪音,选择最佳弃渣地点,以减少施工作业对水质及混浊度的影响。为减少工程施工作业对鱼类的伤害,工程开工前,可采用多种驱鱼技术手段,对施工区及其邻近水域尤其鱼类分布较密集的深潭、回水沱进行驱鱼作业,将鱼类驱离施工区。 2)根据工程特点和工程量,利用枯水季节进行水下施工,并为洪水季节陆上施工创造条件,保证陆上工程全年施工,以缩短工期,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3)在堤防工程建设期间,因全面分标段施工,河岸边水草受到损坏,草上产卵的鱼类带来影响,特别是鲤鱼、鲫鱼。可以根据鲤鱼、鲫鱼的繁殖习性,采用人工扎鱼巢的办法。将人工扎好的鱼巢放于河中不被施工影响的地方固定,使其在上产卵和孵化。 4)加强施工期管理,禁止施工废水、废渣排入河道。减小施工作业区域,控制施工作业带,设立标志牌,禁止施工人员进行打捞等破坏鱼类生存生境的行为。 二、运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环境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做到及时清运。 2、声环境防治措施 绿化降噪。 3、固体废物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经各垃圾桶收集后,及时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4、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为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其建成后能直接产生环境正效益。其中:河道防护工程,减少了雨季雨水冲刷产生的含泥雨水,有利于减少项目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项目主要以生态隔离绿化为主,绿化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本项目建成后为公共绿地,将免费向市民开放,因此无直接财务效益,项目效益主要表现为社会效益、生态正效益和潜在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