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年8月17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局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作出批复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要求,现将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1年8月17日至2021年8月23日(5个工作日)。
电话:0870-3035570
通讯地址:盐津县黄葛槽新区政通路28号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 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云南省盐津县庙坝丁沟铁矿详查 | 庙坝镇楠木村 | 广西玉柴投资有限公司 | 云南正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项目性质为新建,勘查地点位于盐津县庙坝镇楠木村,项目占地面积14180000平方米,项目建设内容为铁矿详查,采用槽探和钻探方式进行勘查,本项目共设51个钻探点,10个槽探点。总投资731.75万元,环保投资29.5万元。 | 一、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办公生活营地房屋沿用以往勘查项目已建彩钢瓦房,不新增建筑,选址靠近乡村道路,无需另行修建道路,故本项目前期不涉及施工,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二、勘查期生态环境影响及采取的预防、减缓不良影响的措施: (一)空气环境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主要为扬尘、柴油机尾气。采取的防治措施有:①扬尘。项目勘查期间,每次仅对一个钻孔进行钻探,此过程中产生的表土就近堆放于钻孔周围,用篷布遮盖,钻探完成后及时对剥离产生的表土进行回填,项目表土剥离和回填过程产生的粉尘较少。槽探工艺需对其周边进行表土剥离,开挖探槽,此过程中会有无组织粉尘产生。项目设计探槽工程量为 4500m 3 ,开挖探槽断面产生的土石方临时堆放于探槽旁,用篷布遮盖,待取样完成后及时回填于探槽内,项目表土剥离、开挖探槽和回填过程产生的粉尘较少。②柴油发电机使用轻质柴油作为燃料,尾气产生后能很快被大气稀释,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小。 (二)水环境 本项目在营运期产生的废水主要为职工生活废水和生产废水。食堂废水经隔油处理后与其他生活污水一同进入沉淀池,经沉淀后储存于储水池内,委托周边村民定期清掏,不外排。生产废水包括钻探用水和勘探涌水。,钻机冷却水使用量约0.1m 3 /d,钻探用水部分成为泥浆,其余自然消耗蒸发,产生的泥浆由泥浆池进行收集,泥浆在泥浆池内进行自然干化。根据《云南省盐津县庙坝丁沟铁矿详查实施方案》中的相关内容及现场踏勘的情况,详查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是大气降水,详查区中的小山脊为次级分水岭,地形切割强烈,有利于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排泄。 详查区碎屑岩裂隙含水层,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该类含水层在浅部经裂隙径流,遇有地形切割处溢出以泉水形式排泄,与地表迳流汇集后形成山间溪流。在深部多以上覆含水层越流补给为主,加之深部裂隙率减弱,地下水径流交替作用缓慢。根据本详查区各含水层的分布及含水特征,本矿床应属裂隙含水层为主的矿床,由于矿体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矿床主要充水层富水性差。本区矿产开采深度位于该区侵蚀基准面以上,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水,地表水体对详查区正常开采无太大影响,地下水对开采影响一般,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属裂隙充水矿床。因此,项目在钻探过程中不会产生钻探涌水。 (三)固体废物 本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包括生活垃圾,沉砂池泥沙及废机油等。①生活垃圾。环评预测,生活垃圾总产生量为 4.5kg/d生活垃圾集中用垃圾桶或塑料袋收集,勘探期结束后清运至庙坝镇生活垃圾收集点。②废弃泥浆。本项目泥浆池中沉淀泥浆自然蒸发、固结,终孔后在泥浆池内进行填埋处置,其中泥浆液中的主要成分为膨润土、粘土和钻探岩屑,成分简单,不含污染物。③土石方。项目设计钻探工程 51 个,每个钻孔产生的土石方全部用作样品采集。钻探过程中会有泥浆产生,经泥浆收集池收集后自然干化,与土石方一同进行回填。项目共设计 10 个槽探工程,槽探产生的土石方与表土剥离措施的土石方临时堆放于各自探槽的工作区周边,待完成取样后即进行压实回填、绿化恢复。项目土方回填方式采用单个探槽采样结束后及时回填,不存在多个探槽土方同时长期堆放的情况。另外,项目在植被清除时还将产生部分清除杂草,该部分固废可与土石方一同进行回填。④旱厕粪便由周边农户清掏作为农肥使用,处置率 100%。 (四)声环境 各探点施工由于位置、地质情况和工程量不同,不同探点勘查期间对声环境影响的范围和程度不同。项目夜间不进行勘查,夜间无机械噪声产生。经预测,项目钻探期间单一探点噪声值在 100m 处就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昼间≤60)dB(A)的要求。项目各探点与边界距离均大于 200m,因此本项目勘查期间噪声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昼间≤60)dB(A)的要求。勘查期间噪声随着某一项作业停止时即消失,持续时间是较短的。因此,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小。 (五)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勘探区占地面积 14.18km 2 ,勘查作业区占地相对较小。项目槽探、钻探场地平整过程中将占用部分林地与旱地,项目占地为临时占地,项目占用土地占地范围内主要为灌草丛、林地,不涉及基本农田和公益林,项目占地合理。在此过程中将植被从地表剥离,直接对植被造成损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勘探区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在勘探工作中边勘探边恢复,对相应场地进行回填平整及播撒草籽,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生长后可恢复至现有的植物群落类型,不改变其原有土地使用功能。因此,项目建设对其产生影响较小。 (2)对植被的影响 项目勘探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各探点占地对植被的影响、勘探期间扬尘等污染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根据项目勘探实施方案可知,本次勘探占地工程主要为槽探、钻探施工点,目前占地类型主要为草地、灌木林地,区域现有植被群落主要为分布较广、项目区域内常见的物种,本次勘探占地不会导致区域植被群落和植物种类的消失,勘探过程中遇到高大乔木进行避让,且占地对植被的影响可通过在勘探完成后土方回填,区域日照时间充分、降雨充足,植物的损失可以很快得到恢复,可有效的缓减勘探施工对植被的影响。项目勘探期间产生的扬尘、土方等污染物会对区域植被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勘探期间只要按环评提出的要求,对槽探工作面、临时土方采用篷布遮盖,可有效的减少扬尘的产生,减小水土流失。产生的扬尘及土方对当地植被的生长环境改变不大,且本次勘探为临时性施工,勘探结束后,污染物对植被的生长环境的影响也随之结束。综上,项目勘探施工占地、施工期污染物对植被的影响经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影响是较小的。另外,现场踏勘期间,探矿范围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未发现古树名木、珍稀、濒危或需特殊保护的植物,在探矿实施过程中,若发现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古树名木、珍稀濒危或需特殊保护的植物,勘探单位需上报相关部门,采取避让、挂牌等方式对其进行保护。 (3)对动物的影响 项目勘探施工对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工程占地对动物栖息环境的影响,区域内主要的动物种类均为当地常见物种,勘查工作范围内不涉及国家珍稀濒危野生保护动物的集中分布区和越冬栖息地。勘查工程中产生的噪声、施工人员活动等将会对野生动物产生惊扰,使其远离勘查区,但不会对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和数量产生影响,且影响随着勘查的结束而结束。本项目只要合理安排勘查工作的施工、作业时间和施工方法,加强施工人员的禁猎教育,探矿工程基本不会对野生动物产生不良影响。现场踏勘期间,探矿范围内未发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若在勘探过程中发现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活动迹象,应及时向相关单位汇报,合理采取保护措施,减小对其影响。 (4)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然发展的结果,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和根本目的。项目施工作业占地、设备噪声、扬尘等对勘查区的动植物的活动和生长产生一定影响。本项目勘查取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法定保护的珍稀野生动植物,破坏的植物多为当地的常见种类,虽然会造成物种分布范围和生境空间面积有所缩小,但不会造成物种灭绝的问题。项目产生的扬尘附着于植物表面,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树木生长,但随着施工结束,这些不良影响也将逐步消失,项目扬尘产生量较少,此种影响较小。钻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较高的噪声,虽然对周围的野生动物起到一定的侵扰作用,但影响范围较小。 (5 )水土流失 本项目勘探活动将扰动原地貌、损坏土地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本项目水土流失的特点可概括为点多面散。开挖造成的水土流失来自于地表开挖过程中对地表植被和表层土壤结构的扰动、现状地形的改变。勘查期间,将有一定量的开挖、堆积活动,对地表植被及土壤环境造成直接与间接损害,造成地表裸露或裸露面增多,原有的局部地形地貌及植被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和损坏,裸露面表层结构疏松,使区域内土壤抗侵蚀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同时,开挖的土方临时堆放,相应的在搬运和堆置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也较大。产生的土方如堆置不当,在土方本身的重力侵蚀和降雨径流的水力侵蚀下,不仅表面土方发生流失,堆体还有可能发生局部滑动。本工程可能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主要由工程建设中的探槽、钻探活动引起。为了减小水土流失,项目槽探产生的土方拟就近临时堆放,各个槽探点完成后及时进行覆土压实、植被栽种。在完成勘探后,引起水土流失的各项因素逐渐消失,地表扰动基本停止,随着时间推移,探矿工作区可以自然恢复植被,水土流失量减少,并达到新的平衡,不会长期产生大量的水土流失,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三、勘查结束后影响分析 项目勘查工作结束时对开挖的土地进行植被生态恢复,可种植当地常见植物从而恢复其原有的地貌景观,此时与探矿期相比对自然环境诸要素的影响将趋于减缓,主要体现在:(1)取样完成后即进行回填平整和播撒草籽、栽种植物,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逐渐趋于稳定;(2)勘查结束后各探矿点无污水、噪声、环境空气污染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旱厕进行拆除,并恢复原样,各探矿点及周边区域环境质量会随之好转;项目勘查结束后通过采取有计划、有步骤的恢复植被措施,合理的搭配不同种类的土著植物覆土恢复植被,使植被恢复率达到 99%以上,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现象,改善生态环境。本次待勘查期结束后,针对前期勘探未进行恢复的区域,本次对该区域原貌有植被的区域进行植被恢复。 四、风险分析 项目危险物质包含所使用的原辅材料柴油。 (1)预防措施: ①生活区内设置禁止烟火标识,加强管理,禁止携带明火进入储存区;②加强员工培训及安全管理,减小事故隐患。 (2)事故状态应急措施: ①当项目区柴油发生泄漏时,避免柴油扩散至更大范围,对泄漏的柴油及时收集于柴油桶内,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内,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②当物料泄露引发火灾时,迅速转移周围人群,并同时拨打 119,寻求消防部门的帮助,启动应急预案,寻求政府部门及周边势力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