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1年2月7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的公示

  • 盐津县人民政府
  • 734298571/2021-00557
  • 2021-02-07 18:01

关于202127日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的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我拟对1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作出批复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监督,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政府信息公开指南<试行>》的有关要求,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127日至218(5个工作日)

电话:0870-3035570

通讯地址:盐津县黄葛槽新区政通路28号

1

盐津县普洱镇柏杨村生活垃圾处理工程

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普洱镇柏杨村

盐津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云南保兴环境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本工程主要建设处理规模20t/d的生活垃圾热解处理站1座,配备20t/d垃圾热解设备1台、建设20t/d垃圾热解处理站厂房及配套工程项目生产车间面2000m2。其中包括垃圾处理站主体工程、生活垃圾处理站附属设备、厂区室外附属工程,生活垃圾处理站附属设备。本次评价内容仅包含生活垃圾热解站。垃圾收集和清运由环卫部门进行,不包含在本项目范围内

一、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及采取的预防、减缓不良影响的措施:

(一)废气:施工物料有序堆放并遮盖,临时表土堆放应采取围挡覆盖措施并及时回填,防止大量扬尘产生,将施工扬(粉)尘对环境空气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加强施工现场运输车辆管理,合理选择运输线路和运输时段;运输应采取封闭运输方式,驶入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车身整洁,装载车厢完好;在项目主入口处建设车轮清扫场地,驶出工地的运输车辆必须清扫干净,严禁带泥土上路,限制车速,严禁超高、超载运输,易撒落物质全部实行密闭运输,以有效抑制粉尘和二次扬尘污染;施工场地晴天每天定时洒水,以有效防止扬尘产生,在天晴风大时,应加大洒水量及洒水频次;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要限速行驶,减少产尘量;指派专人负责施工场地和车辆的清洁打扫,保证施工场地和道路的清洁。

(二)废水:加强施工管理,采取节水施工措施,有效控制施工废水产生量。针对施工期废水,采取在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沙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等,保证施工期废水不外排。水泥、砂石骨料等建筑材料及表土需集中堆放,并采取防雨淋措施;及时清扫在运输、装卸过程中抛洒的物料,以免被雨水冲刷而污染附近水体。根据工程规模及拟定的施工计划,工地不设食堂,施工人员不在工地食宿,施工期生活废水仅存在洗手、洗脸等清洁用水,产生量很少,可就地洒水降尘后自然蒸发。

(三)噪声:车辆出入现场时应低速、禁鸣;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震动噪声;选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及施工工艺,从根本上降低源强;高噪声设备不集中布置,并严禁同时运行;项目施工东厂界靠近国道G247一侧设置临时挡墙;夜间不施工。

(四)固废:施工期固废主要为开挖土石方、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土石方:根据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场地平整开挖土石方10210m3、土方回填(11180m3),开挖土石方全部用于场地平整,无弃方。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包括废弃的砖石、水泥凝结废渣、废弃铁质或木质建材。根据工程分析可知,项目工程量较少,产生的建筑垃圾少,全部回填于项目区低洼地带,不外排,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生活垃圾:项目施工期平均约有施工人员10人,施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产生量0.9t。,产生的垃圾经统一收集后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率100%,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五)生态保护措施:本工程的施工场地现状主要为荒草地,本项目不新增林地、耕地等其他占地。项目区域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等生态敏感区域,亦未发现有珍稀野生动植物,不存在原生性和敏感性。由于项目在现有厂区范围内建设,故不另设取土场及弃渣场,施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不会污染周边水体。因此,本项目建设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随着施工建设的结束,厂区绿化、生态恢复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受影响的生态环境将会逐渐恢复。

为避免项目施工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影响,施工期需采取下列生态环保措施:

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措施:设立专职的环保监督管理人员,每天进行监督检查以避免或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发生。项目业主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占地范围进行施工建设,严禁超界限占用土地和破坏植被,强化施工期环境管理,避免扩大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施工期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采取宣传监管等保护措施,约束施工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影响区以外的林地,避免施工人员随意砍伐林木、随意破坏植物植被等破坏生态的行为发生。建设单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要加强与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的联系,采取相应的森林火灾预防措施,做到安全用火,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施工结束后应督促施工单位及时清理场地,按照宜树则树、宜草则草的原则,采用当地树种、草种尽快进行厂区及生活区绿化。

二、项目运营主要环境影响及采取的预防、减缓不良影响的措施

(一)废气:热解废气:经过一套布袋除尘器处理+半干式碱反应塔+活性炭吸附处理后经115m排气筒排放无组织臭气:用负压抽风进入炉内燃烧及喷洒除臭剂抑菌剂的方式进行处理

本项目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SO2NOxPM10PbHgAsCdHCLNH3H2S及二噁英敏感点及网格点贡献值和预测值浓度均可达标,大气评价范围内不会因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出现环境空气质量超标。非正常状况下,热解气化炉排放的SO2NOxPbHgCdAsHCL及二噁英在敏感点、网格点的贡献值、预测值浓度均可达标。但热解气化炉排放的PM10贡献值在网格点区域最大值出现超标,占标率为126.93%。为了避免非正常状况的发生,应对热解炉烟气处理系统进行日常维护,保证其正常工作状态,如一旦发生,不能在30min内排除故障时应停止生产进行检修,防止非正常工况下超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根据进一步预测结果,本项目排放的各污染物浓度在厂界外短期贡献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18》附录D,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零。对于距离项目较近的柏杨村散户,可采取优先招募散户村民作为项目的工作人员并适当进行补贴以减轻项目建设对其造成的影响。综上所述,只要建设单位做好废气的收集处理工作,确保处理装置正常运行,杜绝事故排放,则本项目废气经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治理后,对周围空气环境及敏感目标的影响较小。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二)废水:1、地表水: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容积不小于5m3,处理后回用于项目区绿化,不外排渗滤液:本项目冲洗废水主要来自卸料平台的冲洗,清洗水量为0.2m3/次,废水自流进入垃圾储坑,和渗滤液一起进入渗滤液收集池。每天渗沥液产生量为1m3/d335m3/a。产生的渗滤液收集到10m3的渗滤液收集池,正常情况下由渗滤液泵抽吸回喷到热解气化炉内燃烧分解项目运行对周边地表水环境影响不大。2、地下水:源头控制措施:为了防止工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结合建设项目建筑物的特点,建设时选择了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并对产生的废、污水进行了合理的治理和回用,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分区防治措施:

项目正常工况下,厂区内的危废暂存间、飞灰暂存间、冷却水池、垃圾贮存池、渗滤液收集池、热解车间、消防水池等采取有效防渗措施,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项目分区分级防渗分区表

防渗分区

防渗区域

防渗技术要求

具体防渗建议措施

重点防渗区

飞灰贮存间、危险废物暂存间

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渗透系数≤1×10-7cm/s(或参照GB18598执行)

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进行防渗设计,防渗层为至少6m黏土层(渗透系数≤1.0×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cm/s)。

垃圾贮存池、渗滤液收集池

要求池体采用厚度不小于400mm钢筋混凝土,池体内表面涂刷厚度不小于1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或喷涂厚度不小于1.5mm聚脲等防水涂料,或在混凝土内掺加胶凝材料总量1%~2%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剂,确保防渗性能应与6m厚的黏土层等效(粘土渗透系数≤1.0×10-7cm/s

卸料平台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重点防渗区的防渗要求进行防渗设计,防渗技术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6.0m,渗透系数≤1.0×10-7cm/s(或参照GB18598执行)

一般防渗区

热解车间、循环水池、消防水池

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渗透系数≤1×10-7cm/s(或参照GB16889执行)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一般防渗区的防渗要求进行防渗设计,防渗技术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渗透系数≤1.0×10-7cm/s(或参照GB16889执行)

简单防渗区

辅助用房

一般地面硬化

一般地面硬化

(三)噪声:选购低噪声的先进设备,从源头上控制高噪声的产生。营运期设备通过安装消声装置、减震垫等降噪措施,并设置专门的设备房,做好门窗和墙体的隔声措施,隔声量不小于15-20dB(A)加强器械的维护,定期检修,发现出现不正常运转的器械应及时更换零件保证正常运转。进出项目区的车辆尽可能安排在白天,减少夜间运输。加强管理,严格限制进出项目区运输车辆的车速。项目厂界能够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标准。根据预测,噪声经过距离衰减,厂房隔声等措施后柏杨村散户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项目运营期噪声对周边环境敏感目标影响较小。

(四)固废:

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置情况一览表:

固废名称

属性

产生量t/a

处置措施及去向

不能热解的垃圾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268

送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可回收垃圾

67

出售给废品回收站

炉渣

335

送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

飞灰

危险废物

49.87

暂存在飞灰暂存间,交有资质单位处置,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对飞灰进行鉴定,若满足《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则加入水泥固化后,送垃圾填埋场处置。

脱酸塔残渣

6.7

在危废间储存后交有资质的危废处置单位转移处置。待项目投产运行后,对该类污泥按照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进行认定,若该类参照不具有危险特性,可作为一般废物送盐津县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

废活性炭

10

储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有相应危废处理处置资质的单位妥善处置。

废矿物油

0.2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1.61

送本厂热解气化炉处理

危废暂存间须严格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的要求设计、施工,严格按照本环评等五章提出的设计及管理措施:做好防雨、防渗,防止二次污染等管理工作。项目实施须确保三防措施同步到位,危废委托处置协议将作为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的必备条件之一,同时制定严格可行的生产运营环保管理制度并指派专人加强管理。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可以实现废物的减量化、无害化,对周围环境基本不会产生影响。

(五)土壤:8.2.6.土壤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源头控制:建立完善的雨、污分流,加强重点区域的防渗处理,防止渗滤液渗漏而污染地下水,一方面要防止土壤被污染,另一方面本项目采用布袋除尘器处理+半干式碱反应塔+活性炭吸附的污染物去除工艺,减少污染物大气沉降进入土壤环境的量。过程控制:本项目占地范围内应加强绿化措施,种植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植物为主;对占地范围内可能受到土壤污染的区域进行防渗处理,以防止土壤环境污染。具体防渗要求可参照地下水章节。跟踪监测:为了掌握拟建项目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土壤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评价要求设置土壤跟踪监测系统,包括科学、合理地设置土壤监测点位,建立完善的跟踪监测制度,配备必要的取样设备,以便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中的跟踪监测频次要求,每5年监测一次。监测结果应由安全环保部门负责,按项目有关规定及时建立档案,并定期向社会公开监测信息。如发现异常或发生事故,需加密监测频次,确定影响源位置,分析影响结果,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六)生态:项目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周围作物影响不大,项目周围无耕地等敏感目标,项目投入运营后,通过在场区绿化采用多种类、多品种的植物相结合,树、花、草立体种植,充分利用空间和增强场区绿化系统的异质性,尽量利用空地种植草皮和长青植被,改善场内生态环境。项目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