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 云南省人民政府 昭通市人民政府
网站无障碍 适老版 繁体中文 支持IPv6

首页 要闻动态 盐津要闻

昭通盐津:科技赋能蚕桑产业提质效

  • 日期:2025-04-15
  • 访问次数:
  • 来源:云南日报-云新闻

清晨的昭通市盐津县兴隆乡保宁村,薄雾缭绕的桑园里露珠未散,蚕农杨代华已挎着竹篮采摘嫩叶。“顶芽要留两片叶,这样的桑叶蚕宝宝最爱吃。”他动作娴熟地翻动枝条,口中念叨着刚学来的技术要点。不远处,村活动中心内,50余名蚕农认真记录着“小蚕共育温湿度调控”的关键参数要点。共同聆听专家带来的实用技术指导。这场“科学养蚕促增收”专题培训,正为盐津的蚕桑产业注入全新动能。

1.jpg

培训现场,专家围绕蚕桑养殖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讲解。在蚕室蚕具消毒处理技术方面,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理念,深入剖析了石灰浆消毒、熏蒸剂使用等标准化操作流程。专家特别提醒农户:“春蚕饲养前务必做好全面消毒,从源头上阻断病原传播。”这一提醒如同一记警钟,让蚕农们深刻认识到消毒工作的重要性,为春蚕的健康成长筑牢了防线。

2.jpg

幼蚕饲养管理环节是此次培训的另一大重点。专家系统讲解了温湿度调控、桑叶选择、病害识别等要点。“小蚕对温度敏感,一龄期需控制在28℃左右,桑叶要选嫩绿无污染的顶叶。”这些细致入微的讲解,如同为蚕农们点亮了一盏明灯,让他们在幼蚕饲养过程中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也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他们的技术难题。

保宁村养蚕大户黄佑聪深有感触:“以前总在蚕病上栽跟头,现在按科学方法消毒,蚕苗成活率从70%提高到95%以上。”

3.jpg

保宁村作为盐津县蚕桑产业的典型代表,家家户户栽桑养蚕,实现了蚕桑产业的全覆盖。目前,该村蚕桑产业已发展到6500亩,产值3000余万元,养蚕农户人均可增收3000元左右。这一组组数据背后,是蚕农们辛勤付出的汗水,也是科技培训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回顾盐津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历程,近十年来,产业实现了从小而散到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飞跃。除在保宁村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外,盐津县还在兴隆乡的大田、凤凰、兴隆等村发展蚕桑产业。如今,全县已发展蚕桑产业13600亩,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

4.jpg

据介绍,盐津县将继续进一步扩大蚕桑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一方面,通过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培养更多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蚕农,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展蚕桑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